虽然这里是“心情小筑”,但是转来的这篇帖子真的是太打动我的心灵了。与我的同龄人一起分享吧~那曾经属于我们的80年代……
文/ 蝴蝶
我是81年生人,想一想,还有好多80年代人值得回忆的东西。
那时刚开始计划生育,每家只生一个小孩,所以当时有个保险叫独生子女保险,我记得是一个红本本,上面一男一女牵个小孩,很有意思。
上小学了,国家又号召年龄超过7岁才能上小学,我的母亲大人坚决拥护,楞是让我多享受了一年的学前班。
学习赖宁。四川石棉有个叫赖宁的小孩,因为去救山林火灾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也因此被凭为全国十佳少年之一,有一本书就是专门写赖宁的,现在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个少年。
陈洁,十佳少年第二名,小时候因为捕麻雀被高压电烧断了双手,后来学会了用脚写字吃饭,有一部片子就是讲的陈洁的故事,主角是她本人自演的。
拍洋画儿、玩弹珠,也许这是当时最火的休闲项目了。记得当时我攒了好多玻璃珠、洋画儿、不干胶什么的,就等着放学和同伴们好好干上一把。
小皇帝称谓,当时全国的媒体习惯把我们这一代叫做温室里的花朵,还大呼以后怎能经历风雨的洗礼,小皇帝的称号就是由此而来的。
明信片的风靡,当时过元旦,圣诞,大家都爱送明信片,一毛钱一张的卡片,到现在我都还保存着我小学同学送我的所有卡片,还有很多同学借送卡向自己心仪的对象示爱,我讲述我的一件嗅事,我一个好友向某位男生示爱,写好了卡片,然后由我亲自交给男生,我在一个公开场合当者很多人的面把这张卡片交给那个GG,那个GG看完以后当着很多人的面把那张卡片撕的粉碎,晕,别人还以为是我写的。
有一步电视叫做“好爸爸,坏爸爸”,具体我不记得了,反正主题曲是唱的什么“我有一个好爸爸,打起屁股,啪啪啪”。
有一个电影叫做“妈妈再爱我一次”,台湾著名的赚泪影片,谢小鱼演的,不过挺感人的。
著名动画片:圣斗士星矢。当时是风靡中国万千少年,我看了电视每天都在激发自己的小宇宙,然后等待雅典娜随时召唤我去打圣战。
恐龙特辑克塞号,也是当时日本的当红影视,可能所有的人都记得:人间大炮,发射。还有“克塞,前来拜访。”的台词。
咪咪流浪记,讲述的是一个小孩找他父亲的经过,也是看的我泪流满面。
花仙子,说实话我是一点都不记得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了,不过那首歌还记忆犹新!
著名电视剧。
我们80年代人,当射雕在全国热播的时候,我基本还看不太懂,所以这部片子没给我流下太大印象。只知道没过多久黄蓉就煤气中毒自杀了!
“霍元甲”,我妈说这部片子播的时候我还不到五岁,但是每次听到片头曲一响,我总是第一个激动的。还有粱小龙主演的陈真。
“绝代双交”,恐怕这部梁朝伟主演的片子给不少人流下了深刻印象,当时伟哥出演的小鱼儿,也是我的最爱。
“封神榜”,我记得这部片子首播好象是在92或93年,那会我上小学4、5年级,家还住在紫竹院那片儿,天天不在家好好看,硬搬个小马扎跑到门前的施工空地上和一堆“建设者”们一起看。那时觉得妲己真是漂亮!
著名偶像。
当时的小虎队风靡一时,草猛等乐对组合也是红透半边天,小虎队的“星星的约会,爱,蝴蝶飞,青苹果乐园”应该是永远的经典,还有草猛的“怕你多情怕你多情,怕我不忍心”也是脍炙人口。
郑智化,这个腿有残疾的汉子,留给我们“麻花辩,星星点灯,水手”,这个打算35岁结婚的男人,不知道现在如何。
潘美辰,长象酷似男人的女人,唱的一首“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最近看她又复出了。
当时我最喜欢的两个人是苏有朋和林志颖,时间过了这么久,现在一看他两我就皱眉头,不过这么多年了,他们还是很年轻,看看镜子,自己都比他们两老了。
孙耀威,十多年前,他才刚出道,我当时就觉得这小子可能有前途,要不支持他一下,结果这么多年了,他还是混的过不咸不淡的。
小学的时候,最有特点的是应该是38线,呵呵,我的现在的很多同学,不管现在花与不花,回忆起自己的那个时光,也发出自己当时无限单纯的感慨来。
中考与中专,当时的教育,令许多十分优秀的同学放弃了高中,杀出中考去读中专,可能现在他们应该十分后悔当时的举动。
通货膨胀,我记得我的记忆中对这次90年左右的通彭最大的感触就是,1毛1斤的大米转夜就涨到了1块前1斤。
转眼到了高中。
有一部片子叫做“17岁不哭”,当它全国热拨时我正在上高二,我觉得这部片子在我心目中留下的印象是难以抹灭的,这也许是给予我们这些7岁才上小学的人的最好的东西。我和我的所有的同学都可能永远记住这部片子,永远记住它给我们的单纯年代所带来的情感冲击。
另一部片子叫“十六岁的花季”,从我没上小学就开始看,一直到我大学快毕业了,都还在播。我还记得里面最喜欢的原野~!
98年夏天,除了法国世界杯,带给我们这群当时的少男少女最大的冲击就是“泰坦尼克号”,应该所有人都记得这个唯美的爱情故事,这是我们学校唯一组织我们去看但是还交了6块钱的电影。
当时的高考叫做过独木桥,当时流行的说法是,你可能不知道湖北的省会叫什么,但一定知道湖北有个地方叫黄冈,你可能不知道天安门在哪个区,但一定知道北京有个海淀区,呵呵。我们那会儿的试卷都是印着海淀、黄冈。
3+x考试的出台和教育部要求中学减负,2000年是全国高考最后一次考3+2了,所以许多人都下了决心,不管成绩都一定要走。还有一个减负,所有人都明白减负减负,越件越负。
99年的高考,作文叫做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圈,一个正方形,还有一个什么图形来着,我居然在某本书上看过作文的原题。而且当年海淀区的一套模拟题的现代文阅读,居然跟高考考卷一样。
高考通知下来了,当时全国流行的时髦说法是住学生公寓,公寓,给人多么美好的遐想啊,以前大家都住的是很挤的宿舍,到了学校才知道,原来“公寓”,就是宿舍的“学名”,或是叫“书面用语”。
2000年,我终于离开北京来到了大学。
2004年,我终于离开大学回到了北京。
我们80年代,还有很多东西值得回忆....
http://www.88cq.com/mu/rg/rg/122.mp3
播放音乐:《咪咪流浪记》主题曲
http://www.htxx.com.cn/6.1/song/01.mp3
播放音乐:《好爸爸,坏爸爸》主题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