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V.A(群星)
唱片:8 Mile(8英里)
厂牌:Interscope/Universal
你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就是这个商业社会的天才,Eminem(阿姆)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现象,专辑《The Eminem Show(阿姆秀)》在音乐上的进化也进一步引发了他在半自传性电影《8英里》里的成功,比电影更成功的是这张电影原声的无限风光,阿姆凭借这张原声中自己献声的一首“Lose Yourself”获得今年格莱美的5项提名,包括最对位的“最佳Rap歌曲”,“最佳电影歌曲”。而阿姆更聪明的地方在于他没有想大包大揽的把这张本该属于他自己的唱片做成另一场“阿姆秀”,反之他找来当今主流Rap/Hip-Hop乐坛最耀眼的明星以及一些自己的师弟们用其近期最精彩的作品打造了一场“明星秀”,从这个意义上看,耀眼的星光似乎已遮盖了它在作为电影原声上的作用。你可以欣赏到GangStarr招牌式的采样刮碟套路以及在格莱美提名上和阿姆平分秋色的"五十分"的三首精彩作品,此外Jay-Z,Macy Gray(梅茜.格蕾),Nas无疑不是R&B和说唱乐界的当红大腕。即便如此,专辑中最抢耳的依然是阿姆自己的作品,首当其冲的不外乎“Lose Yourself”,最后的一首“Rabbit Run”水准也不在其下。如果你有幸听到的是这张白金限量版,那么它还比普通版本多出6首曲子,包括Obie Trice,50分,阿姆等人的演绎。 艺人: V.A(群星)
唱片: School Of Rock(摇滚学校)
厂牌: Atlantic/Warner
交不起房租的落魄吉他手站在私立学校的教室里,在黑板上为那些目瞪口呆的未来白领们画出了一张摇滚乐谱系图,上面清楚的描绘着硬摇滚,艺术摇滚,金属,朋克,非主流的树状演化图。于是这张电影原声也成了摇滚课程的简易教材,它虽然跟主演Jack Black(杰克.布兰克)自己的喜剧乐队Tenacious D(顽强D)在音乐上并不太相关,但杰克.布兰克自身一贯的喜剧色彩让这部电影颠覆了以往摇滚题材经典影片的灰暗沉重色彩(如《大门》,《丝绒金矿》等),他甚至带着“摇滚学校”的孩子们一起翻唱了金属乐宗师AC/DC的"It's a Long Way to the Top"并把它带入原声之中,在一众恐龙级摇滚乐队的作品中显得毫不逊色,这些乐队包括了从迷幻摇滚到金属再到朋克的诸多大师:“谁”,"大门","奶油",“齐柏林飞艇”,“雷蒙思”等等。在杰克.布兰克那里,摇滚可以只是一场用简单和弦搭建并迸发出激情的喜剧生活。 艺人: Henry Lai(黎允文)
唱片: 少年阿虎
厂牌: 百代
如果没记错的话,臭名昭彰的《北京乐与怒》也是黎允文担岗配乐。其实黎允文在配乐中尝试一些世界音乐的倾向还是值得肯定的。这里他除了延续这一作风(如"Duel 1","Tai Shing"等等)之外,还进一步想利用一些西班牙音乐的元素来构建华语电影原声的新鲜感,如“Dejame Coraso”之类,但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歌曲演唱者的水准实在缺乏拉丁音乐的味道,甚至很多人一听就觉得是亚洲人对拉丁音乐的拙劣模仿,让人大呼上当。相对来说,那些没有出现人声的纯粹配乐还算差强人意,走拉丁摇滚路线的“Pork Chop”让人想起了Frank Zappa(福兰克.加帕)或者一点点“春光乍泻”原声的味道。当然最值得庆幸的是出演这部影片的"F4"吴建豪还没有献声,否则我真不知道会不会在写完这最后一句话之前崩溃掉。
艺人: 群星
唱片: Underworld(黑夜传说)
厂牌: Lakeshore
当年《罗密欧与朱丽叶之后现代版》的电影原声就跟影片一般极尽玩酷之能事,不但把原声CD做出多媒体花絮,而且从选曲上也为Radiohead(“电台司令”)等非主流大腕留下充分发挥余地。号称《罗密欧与朱丽叶》之“人鬼恋”版本的《黑夜传说》在电影原声上也没少从前者那儿取经。从某个角度上说,这张原声中出现非主流巨星的密度更加密集:最耀眼的无非华丽摇滚集大成者大卫.鲍依带来他今年获得格莱美提名的专辑《Reality》中的保留曲目"Bring Me The Disco King",其中亦有“红辣椒”乐队传奇吉他手John Frusciante和“工具”乐队精神领袖James Keenan的共同参与。而黑暗世界的背景主题让原声制作人一边倒的偏向一些重型非主流乐团,早已功成名就的工业摇滚乐团“Skinny Puppy”,James Keenan参与的另一非主流名团“A Perfect Circle”,甚至于隐匿多年刚准备复出的“金发混凝土”乐团女主音Johnette Napolitano都一同登场。不过比起当年Radiohead让痴男怨女们肝肠寸断的那首“Exit Music”,在低调音乐圈淫浸多年的Lisa Germano似乎在煽情功力上还稍逊一筹。 艺人: Krishna Levy(克里西那.列维)和群星
唱片: 8 femmes(八美千娇)
厂牌: Rhino
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让你从爱上法国电影再到爱上法国流行乐。不仅因为电影里群星荟萃,将八位优秀的老中青法国女演员一网打尽,而且还让她们开启金口,一人演唱一首经典的法国香颂,得以构建一派轻歌曼舞纸醉金迷的六七十年代流行乐图景。其中尤以饰演小女儿的露迪芬莎妮(同志电影《干柴烈火》)演唱"Papa T'Es Plus Dans L'Coup(爸爸你过时了)"以及饰演长女苏珊的维琴妮拉朵嫣(《麻将》,《海滩》)演唱的"Mon Amour Mom Ami(我的挚友我的爱)"最为抢耳。而前次出演歌舞片《黑暗中舞者》的老牌法国影后嘉芙莲.丹露奉送的那首“i jamais你不懂”却更以成熟女人的音韵而发掘出香颂的内在风情。不过只听到这些曲子你是绝难想象它们会作为一部谋杀故事的原声而出现,于是操控原声制作的克里西那.列维也将音乐的后半部安排成各个角色独白时的情景小品,最终得以展现出“La machination集体阴谋”这种经典的悬疑片配乐。 艺人: John Williams(约翰 威廉斯)
唱片: Catch Me If You Can(猫鼠游戏)
厂牌: Dreamworks
约翰 威廉斯是当今好莱坞无出其二最成功的电影配乐大师,抛开《星战》《肯尼迪》等等老经典作品不说,尽是《少数派报告》就让他在和斯皮尔博格的合作中又一次名利双收,此次再度为斯皮尔博格的作品担岗配乐,John Williams表现出在表现动感画面时对管弦乐编配的熟练操作,自然是这类节奏跳跃的犯罪喜剧片的最佳选择。当然光把这么些配乐片段从电影里剥离出来也没太大的可听性,恰好John Williams在其中插入了几段极为经典的爵士情歌,包括Frank Sinatra(弗兰克 辛那屈)的“Come Fly With Me(和我飞翔)”,Judy Garland(朱蒂 加兰)的“Embraceable You(与你相拥)”,Nat King Cole(纳京高)的“The Christmas Song(圣诞歌)”。然而最讨巧的莫过于请出艾斯特.吉尔贝托版本的Bossa Nova经典“The Girl From Ipanema(伊帕内玛来的女孩)”,虽不能和Ella在一个范畴内比试天音,却早已是所有Bossa Nova乐迷耳朵里的圣歌。
艺人: Clint Mansell(克林特.曼赛尔)及群星
唱片: π(pi,圆周率)
厂牌: Sire/Sony
天才数学家科恩从圆周率入手,寻找世界最终极的数字秘密,伴随他的音乐声也成为了代表20世纪数字化音乐最高成就的一次巡礼,并且遥遥指引着21世纪未来主义音乐的走向。Trip-Hop大师Massive Attack的一曲“Angle”无疑是其中最抢耳的作品,扭曲的吉他和魂不守舍的贝司声在细碎的节拍间如同群魔乱舞。Jungle狂人Roni Size的乐曲则在天才科恩进行计算的镜头快速剪接时出现,以致命的癫狂节奏引导主角走向崩溃,而最成功的乐曲转换出现在科恩在公寓里进行漫长的计算机演算和等待的过程中,充满神秘主义气息的氛围音乐在捡拾噪音元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演进成简约主义实验Techno最终流变为Orbital的舞曲独奏。当然最恰如其分但却最让常人不可忍受的莫过于找来变态的Aphex Twin和Autechre,他们入神的把握住了主角在疯癫,病痛,药物作用下的诡异官能感受,以噪音和病态氛围展露出数字时代最阴暗的一面,让观众几乎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倘若DJ Spooky能出山重现纽约城Illbient乐派的后现代传奇,那么这部原声便可堪称完美了。 艺人: 群星
唱片: Spiderman 2(蜘蛛侠 2)
厂牌: Sony
大概这帮靠《蜘蛛侠1》赚翻了的家伙只意识到可以把电影拍的档次更高一点而没有顾及到有品味的歌迷的意见,所以《蜘蛛侠 2》的原声和《蜘蛛侠 1》相比基本没有什么进步可言。或者他们觉得Peter Parker这个角色只需要那种闹哄哄的重型摇滚乐的支撑就可以表现他的形象,殊不知Dashboard Confessional以及Taking Back Sunday这帮家伙实在太不争气,他们用千人一面的流行摇滚和噪音分贝数使劲把蜘蛛侠往一个大妖怪的角色上推,连我们的超级大牌Train乐队也没有足够的新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还好Maroon 5选择的温和的态度,而承接于此的澳洲Garage(车库摇滚)乐队Jet和Ours主音Jimmy Gnecco贡献了两首能让人记住的旋律。据说是本张原声主打歌的Ana Johnsson“we Are”还将为此发行单曲并把影片的花絮收录进去。 艺人:Clint Eastwood(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唱片:Mystic River(神秘之河)
厂牌:Warner
饱受置疑之后,伊斯特伍德终于一举带出堪称优异的“神秘之河”和一张同样出色的电影原声。整张唱片充满了沉静的爵士钢琴,暗示着伊斯特伍德对比尔.埃文斯的热爱,开篇的“神秘之河”主题曲以及稍后“冥思曲1号”都是无可置疑的证明,而老牌酷爵士音乐家Lennie Niehaus的演绎表现出他对电影音乐的心得,布鲁斯的氛围暗地弥漫于整张原声之中并且勾画出影片本身的情绪。除此之外,伊斯特伍德还找来波士顿管弦乐团演绎片中几段管弦乐变奏曲,而波士顿管弦乐团又曾与电影音乐大师约翰威廉斯合作过“拯救大兵瑞恩”,对这类电影音乐的表现轻而易举。而原声的结尾则收录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儿子——爵士贝斯手Kyle Eastwood的两首融合布鲁斯及电音的爵士乐曲“Cosmo”和“Black Emerald Blues”。 艺人: 群星
唱片: 杀死比尔 2
厂牌: 华纳
如果你听过昆汀.塔伦蒂诺当年为《Pulp Fiction(低俗小说)》所选取的电影原声曲目,那么你会发现《杀死比尔》系列电影原声的风格跟前作实际上遵循着一些同样的规则。“Pulp Fiction”也恰如其分的说明了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原声风格,一是Pulp低俗或者世俗,这位看录影带长大的导演不会像那些正儿八经的经典电影一样用枯燥乏味的长篇管弦乐编配来实现电影配乐的功能,他所钟爱的音乐大多是很街头化市井化的美式另类摇滚或者乡村布鲁斯乐,就算在《杀死比尔2》中所用到的经典配乐大师Ennio Morricone的作品,这种情况也是少之又少。另外音乐的叙事性也恰好为这种讲故事的电影营造了适当的气氛,从《杀死比尔 2》的原声中,人们也能看得出昆汀.塔伦蒂诺的音乐口味确实比较广泛,从摇滚,非主流,乡村,爵士,拉丁到电子面面俱到,然而几乎所有的曲子都会把一种具有公路片风情的节奏感放在首位。从女主角Uma Thurman的复仇宣言开始,昆汀为我们引荐了Shivaree慵懒性感的另类流行曲,当然昆汀的"引荐"只是一个契子,你要是找来Shivaree的专辑,会发现一些更好听的曲子,只是这首"Goodnight Moon"更适合影片而已。另外值得推荐的是Malcolm McLaren的作品,此人曾经是朋克名团“性手枪”经纪人,这首“About Her”将华丽摇滚遗风融入当代英伦时尚电音流行曲,恰好是影片的一个悲情注解。听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原声,最大的乐趣就在于你每次都可以从里面找到一些比较有趣但又不常见的歌曲,这些作品不仅放在电影中非常合适,而且单独拿出来作为一张唱片也非常具有可听性,虽然这些曲子在精神上都带着点放荡不羁的拉丁味道,冷酷的故事和血性的生命有些过分的参杂在一起,但至少它不会像那些千篇一律的典型电影原声一样从头到尾一个调子让人昏昏欲睡,更不会像另外那些绝对低俗的电影一样将原声做成一堆绝对认真的抒情小曲。 艺人: 史撷咏
唱片: 赴宴
厂牌:
学古典音乐出身的史撷咏长期以来跨界古典与流行音乐之间,《滚滚红尘》《青春无悔》等原声作品曾获得金马奖提名,在这部王小棣导演作品的原声中,除了多数由钢琴,吉他,大提琴小提琴构筑的和谐篇章外,也有《回流》《流光》这样将管弦乐对热烈气氛烘托到极致再以钢琴勾勒复杂情绪的作品。另有《喜悦.飞翔》《孤独与狂野》等跨界流行和摇滚乐手法的时髦作品。节日是一场盛宴,团聚也是一场盛宴,而影片广告语精练点题——“生命是一场盛宴,请不要缺席。” 艺人: 群星
唱片: Viva la Tristeza! (悲伤万岁,阿莫多瓦的私房歌)
厂牌: 华纳
在西班牙导演阿莫多瓦构思后来获奥斯卡奖的影片《对她说》的剧本时,这些歌曲曾陪伴他左右,像一部音乐小说一样为整个故事勾勒一条情感主线,“悲伤万岁”是个唯美的自恋口号,而所有人的私房歌都会是触及记忆深处最脆弱敏锐神经的音符,所以悲情音乐和悲剧才是永恒的。相比正式版本的电影原声,这张唱片收录的大多都是极为安静缓慢的爵士恋曲和西班牙语吉他情歌,包括Jimmy Scott翻唱的王子作品“Nothing Compares 2 U”,Goldfrapp在妖冶之外的低调渗情演绎“Paper Bag”,Chet Baker的名作“My Funny Valentine”,刚去世不久的传奇爵士女声Nina Simone演绎的“My Way”,而辈誉为巴西“鲍勃迪伦”的Caetano Veloso和他的“Cucurrucucu Paloma”更是出现了在影片《对她说》里。
艺人: Howard Shore
唱片: 魔戒 三 王者归来
厂牌: DreamWorks “双塔奇兵”的胜利让中土文明所受到的威胁暂时解除了,但魔王却在继续制造半兽人威胁文明世界的安全,电影原声开首便是“A Storm is Coming”,山雨欲来之时,乐曲开始了从忧患向紧张的过渡... 原声的制作人Howard Shore擅长在繁复的乐曲编配中使用一种具有神经压迫性的结构,在描绘前无古人的帕兰诺平原战争场景之“The Fields of Pelennor”中,六十人的大合唱与打击乐的疯狂节奏凸显明暗交叠之势,到高潮部分由管弦乐团的雄壮演绎将紧迫压抑的气氛推向定点,气势磅礴浩然辽远的空间效果无不让人神魂激荡。这种手法虽然在史诗电影中并不少见,但Howard Shore与众不同的是善于将自己钟爱的爱尔兰北欧音乐,以及具有陌生化效应的中东音乐嫁接进正统的管弦乐铺陈之中,从而为影片制造出一种高低跌宕,亦正亦邪的诡异氛围和整体的黑暗基调,此一无形之巨大张力恰如其分的描述着佛罗多,山姆带着魔戒与咕噜一道前往末日山脉进行摧毁魔戒的使命,而在魔戒所象征的邪恶权力诱惑下,理性意志与狂热短视在每个人身上进退争夺,如此极端的生存境遇下,人性得以彻底显现。 影片中,来自西方的勇士甘道夫、勒苟拉斯、金雳、法拉墨等率领远征军为捍卫中土文明而进攻魔君之城,同时佛罗多和山姆历经磨难最终将罪恶之源魔戒化为乌有,亚拉冈拾起王者之剑重掌刚铎王位,主题曲“The Return of the King”渐渐浮现,但它并不刻意营造庄严之气,而以轻松谐趣和浪漫温情为基调,爱尔兰长笛大师詹姆斯高威爵士,著名女高音芮妮芙莱明均有精彩演绎。《魔戒三之王者回归》最终为这段魔幻史诗写下句号,那个世界的历史也戏剧性的暂时终结。于是片尾在全英音乐奖特别成就奖/Billboard世纪奖双料得主Annie Lennox灵性十足的歌声结束,尤如一次内心的净化过程,以人性化的坦荡歌声祛除恐怖偏狭的色调。 虽然整体上《魔戒三》摆脱了以往Howard Shore在恐怖惊悚片电影原声中标志性的阴森景致与变态情境,而将古典交响乐、圣乐唱诗、世界音乐、电子乐、新世纪音乐和谐内在的融会于原著自身的诗意和音乐性当中。然而Howard Shore对于描绘魔军的黑暗音乐的表现力水准也丝毫不减,这也得益于他在以往代表作《沉默的羔羊》,《入侵脑细胞》,《七宗罪》等配乐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与同样精彩的《魔戒二》原声相比,Howard Shore进一步把情绪内敛凝聚于音乐结构和乐器表现力之中,以至于每一个乐章都神凝气聚,在任何情绪的突破口发出致命一击。 如果你没有欣赏到《魔戒三》画面的瑰丽与宏伟,自然无法适应这张原声碟所传递的复杂曲折情绪以及史诗般的壮丽气氛,而一旦步入魔幻世界的历史中,你便会发现无法摆脱这些音乐的诱惑,它以复合的形式为人类理念中的所有唯美与丑陋都作了精致的描绘,黑与白,人与兽,正义与邪恶,这些看起来简单得有些弱智的问题却不一定能在任何境遇任何诱惑下被我们真切的认识到,《魔戒三》和它的音乐都是一个历史寓言。说的更实用一点,这张唱片在弦乐高音,打击乐低音和女声的音响表现上的确是一流的,除了音乐本身的内涵,把它当作一张发烧试音碟也毫不为过,在“The Steward of Gondor”一曲中,你甚至能听到Billy Boyd演唱时唇间开阖的颤音。拥有如此精致的用心和绝顶技术,这张原声唱片能够包揽格莱美,金球奖,奥斯卡的三项最佳原声大奖就不足为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