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放下,是另一种拥有

放下,是另一种拥有。这不是什么哲学名句。只是一个普通的道理。有位木雕师说过一句跟这同样道理的话:“快乐的关键不在于得到更多,而在于你愿意放弃什么。”就如一块木石,在匠人的刀斧雕凿下似乎是耗损、割离,但其实每一片材质削落的当下,正是一座绝美作品诞生的前奏。

有一个故事对这个道理的诠注更到位。一个老先生非常喜欢吃糖,总是担心糖被别人偷吃,所以放在一个隐秘的瓦罐里。

有一天,女儿正在忙工作,突然听到父亲几声惊叫,连忙跑去看。

“我的手,我的手!”

“手怎么了?”,女儿边开灯边问,灯亮了才发现父亲的一只手塞在罐子里抽不出来。女儿使节尽力气也无能为力,只好找了一把锤子来把罐子敲破,瓦罐身子碎片落下后露出父亲满抓一把糖的瘦手,堵在窄窄的瓶颈口里,怎么能抽得出来呢?一个精美的罐子破了,余下的糖果洒了一地。

贪婪使他失去的更多。这样看来,“放下”才能使我们拥有想要的。

女人的衣柜总是太满,可爱穿的衣服也就那么几套,每次要穿衣服时,都要左推右翻,折腾好久。如果用一个周日,把不想穿的从衣架上取下叠好打包(以备救灾用),回头再看衣柜就会宽松多了,要穿衣服伸手便可取到。多么便开心。

再用一个周日,把垃圾桶放在身边,拉开抽屉,从里面挑出那些很久不听旧碟、不喜欢的手表、不用的剪刀等,这些连小偷进门也不要的东西我们为什么还要收藏?把它们扔进垃圾桶!还你一个整洁清爽的抽屉。

生活中的物和情等等的等等都一样,心空了,才能让更美好的事物进来,它们进来后才能有更宽阔的空间容纳。

有人说:人成熟到了一定的程度,不应该再拼命地做“加法”,而应该懂得用“减法”,回到自己的原点,找回自己。

说到此,让我用清代一个著名的布袋和尚的诗结尾吧:来也布袋,去也布袋,放下袋何其自在。舍得舍得要舍才得!

放下,有时的确是另一种拥有!
学会开始坦然领受。一切的欢乐悲苦,一切的幸与不幸,一切的一切。
随后仿佛明白了什么叫做放弃是福。卸下了沉重窒闷的桎梏,许多原本想不清道不明的事情便似有了答案,心地突然澄明起来。原来一直是我太在意,很多东西你越在意反而失去得越快,就像握在手里的沙子,捏得越紧,流失得越快;摊开手心,一切却在掌中。
如果雨之后还是雨,如果忧伤之后仍是忧伤。 请让我从容面对这别离之后的别离, 微笑地继续去寻找一个不可能再出现的,你!
失去的当作礼物,眼前的叫做幸福!
如果雨之后还是雨,如果忧伤之后仍是忧伤。 请让我从容面对这别离之后的别离, 微笑地继续去寻找一个不可能再出现的,你!
生活中的物和情等等的等等都一样,心空了,才能让更美好的事物进来,它们进来后才能有更宽阔的空间容纳。

有人说:人成熟到了一定的程度,不应该再拼命地做“加法”,而应该懂得用“减法”,回到自己的原点,找回自己。

舍得,是种哲学

一念间。

任何一个人,失去了另一个人,都会活得一如既往。黯然酸楚是属于怀念的事。但是遗忘更轻省。不是你想的那样。真切的感情,从来都不会是坚韧的。
返回列表